記者孫偉倫/台北報導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media.zenfs.com/zh_hant_tw/News/nownews/i2239729.jpg&width=320&height=240)
為避免狂犬病疫情擴大,農委會要求地方政府加強捕捉撲殺流浪動物,關懷生命協會25日召開記者會表示反對,他們認為政府不應製造恐慌,而是應做好絕育,施打疫苗後再回置,這樣不但可有效控制疫情,也可解決流浪動物問題,否則只是再將流浪動物當作防制狂犬病的替罪羔羊。
由於台灣已證實有動物感染狂犬病,也發生人類被狂犬病動物咬傷事件,為避免在外流浪的動物染病後再咬傷人類,農委會將要求地方政府加強捕捉流浪動物。
農委會表示,目前除針對南投漁池、雲林古坑、溪頭鹿谷及台東東河等山區,加強家貓家犬疫苗注射外,也會對收容所內的流浪動物進行免費疫苗施打。
關懷生命協會執行長何宗勳說,大量捕捉流浪犬會帶給收容所壓力,送進收容所後12天就會安樂死,若農委會藉狂犬病之名下令捕捉,飼主可能也因此恐慌而大量棄養,可能數月內就會有數十萬隻流浪犬被安樂死,他強烈譴責政府長期漠視防疫,讓流浪動物成為狂犬病的替死鬼。
何宗勳說,動保團體評估過,只要數千萬元預算,再結合志工進行TNVR,就可在數個月內控制疫情,也可解決流浪動物的根本問題,而非無止盡的購買疫苗,並製造恐慌。
曾為關懷生命協會監督動保行政委員的張宏林說,他要批評政府長期以來的不作為,所以才在今日出現「寧可錯殺也不願放過」的作法,政府不以絕育、販售管制等作法來減少流浪動物的數量,遇到問題的唯一作法就是撲殺,讓動物成為代罪羔羊,既然如此,是否應將所有山區裡所有溫血動物撲殺,「包括松鼠、貓、蝙蝠在內」,因為牠們都可能感染狂犬病。
綠黨動物黨支部召集人賴芬蘭說,政府大規模撲殺流浪狗不是第一次,但先進國家都發現大規模的撲殺不能治本,因此後來都找出不必撲殺的方式,國人對狂犬病不必太恐慌,應針對繁殖場、絕育等方式進行改善,而不是只想撲殺。
紀錄片導演李惠仁則表示,若一味想撲殺,恐將會重現50年前到處撲殺動物的情況,「我覺得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」。
關懷生命協會最後表示,他們反對加強捕捉流浪犬;要求TNVR (捕捉、絕育、打疫苗、回置),並將TNR法制化,並呼籲立法院修改動保法,提供管理流浪動物的法源依據。
![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xel.quantserve.com/pixel/p-89EKCgBk8MZdE.gif&width=1&height=1)